一千多年前的東漢,中國最早的瓷器在慈溪上林湖畔的越窯龍窯里燒制成功,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“母親瓷”。 昨日,中國青瓷藝術大展在華茂美術館隆重開幕,拉開了中國(寧波)“一帶一路”青瓷文化藝術周的序幕。展出的159件青瓷作品既有大師名作,也有青年一代的力作,大展從11月15日一直持續(xù)到11月25日,甬城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到代表目前青瓷最高水準的創(chuàng)作精品。
國內(nèi)外陶瓷藝術大師作品齊聚
中國青瓷藝術大展是此次青瓷文化藝術周的重頭戲之一。大展由中國收藏家協(xié)會、寧波市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中心、華茂東錢湖國家教育論壇主辦,并由華茂美術館承辦。
此次參展的“大師作品展區(qū)”展出了32位國內(nèi)外陶瓷藝術大師的54件代表性作品;“中青年優(yōu)秀藝術家作品展區(qū)”展出了來自大陸和臺灣的98位優(yōu)秀中青年陶瓷藝術家的150余件代表性作品;“名窯名家展區(qū)”匯聚了景德鎮(zhèn)(瓷板和琺瑯彩)、醴陵、淄博、定窯、潮州、禹州等多個窯口藝術家的青瓷創(chuàng)作。
在“中青年優(yōu)秀藝術家作品展區(qū)”,一件獲得金獎的《窯變青瓷斗笠碗》特別受矚目,這是創(chuàng)作者談志堅歷經(jīng)十年才制作成功的。雖稱為“碗”,其實直徑卻達82厘米。由于瓷器超過50厘米,燒制難度極大,所以這個釉色滋潤、器形完美的超級規(guī)模的“碗”成為7件金獎作品之一實至名歸。
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包括國家級“非遺”龍泉青瓷傳承人徐朝興,以及陳愛明、徐定昌、晉曉瞳在內(nèi)的多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代表作品都出現(xiàn)在本次中國青瓷藝術大展中,與甬城市民見面。其中不乏價值數(shù)十萬元的珍品、精品,有很多作品曾代表中國陶瓷進行國際展示,獲得了諸多榮譽。
除了中國的青瓷大師,大展還特別邀請到了來自美國、瑞士、澳大利亞、南非、塞爾維亞等多個國家的陶瓷藝術家?guī)碜约簞?chuàng)作的作品。青瓷文化藝術周組委會希望通過引入國際元素,體現(xiàn)青瓷文化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開始歷經(jīng)的傳播與發(fā)展。
將堅持舉辦“中國青瓷藝術雙年展”
整個青瓷文化藝術周包括中國(寧波)青瓷藝術論壇、中國青瓷藝術大展、“華茂藝術獎”評比、寧波東錢湖越窯青瓷特展、中國青瓷藝術大展作品拍賣等10項活動。
“中國(寧波)青瓷藝術論壇”昨天下午在東錢湖國際教育論壇會議中心舉辦。論壇上,海內(nèi)外陶瓷專家學者圍繞“海絲·瓷語”的主題,對中國青瓷,尤其是越窯青瓷的文化歷史與海外傳播,做了系統(tǒng)而深入的探討,并對未來青瓷發(fā)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。
青瓷文化藝術周組委會還宣布,自2018年開始,將堅持舉辦“中國青瓷藝術雙年展”,努力讓青瓷成為寧波響應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走向世界的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。